

更新時間:2015-12-14 15:50:28
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、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主編的《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.16——“十二五”回顧與“十三五”展望》發布。
報告表示,“十三五”時期,中國的就業總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,結構性問題將
成為就業的主要矛盾。相對來說,農民工、高校畢業生及城市本地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較
為突出。
產業結構調整或致失業風險加大
報告顯示,當前中國新增勞動力供給并未出現劇烈下降,至少在2020年以前,勞動力總量
供給大于需求,無論是勞動供給的增量還是存量,并不存在嚴重的短缺現象,甚至在未來一段
時期勞動力供給還有富余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期,就業結構調整面臨更大不確定性,
結構性失業風險將會明顯增大。
“全國算下來,這樣一個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‘關、停、并、轉’以及由此形成的下崗,數
量會比較大,可能會有幾百萬。這樣一個群體,他們的就業問題、再就業問題以及他們失業的
生活托底問題,將是‘十三五’期間就業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?!敝袊鴦趧訉W會副會長蘇海南
說。
農民工和大學生就業環境依舊脆弱
張車偉認為,有必要澄清當下社會對勞動力市場供需狀況的誤解。目前,學術界雖已接受
中國經歷了劉易斯轉折點和人口紅利消失的觀點,但往往將人口轉變與勞動力**短缺聯系起
來。實際上,雖然中國已經跨越劉易斯轉折點,但并不意味著已經進入勞動力**短缺時代,
周期性失業還將發生,勞動人口中的“4050”人員、高校畢業生和外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環境
依然比較脆弱,未來仍然是就業政策的重點幫扶群體。
部分企業存在減員現象
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表示,近年來,部分鋼鐵、化工、煤炭等領域的企業出現了
經營困難,存在一些減員現象;部分生產制造類企業也出現用機器替代人工的現象,每年機器
人使用量增長超過20%。
專家認為,當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在上升。勞動關系領域的案件在增加,區域性的不
穩定風險也在集聚,不能忽視經濟調整所帶來的失業風險。而且,目前一些“僵尸企業”的破
產倒閉、隱性失業等,都對就業產生了一定沖擊。
然而,無人機行業爆炸式增長,人才需求十分迫切。據估計,未來十年,人才需求將在百
萬以上。目前在其他行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下,學習無人機技術,為以后做準備,無疑是一種明
智的選擇。
主辦:淮南市廣播電視臺 版權所有:淮南新聞網